M6米乐 MILE一种干混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米乐平台 M6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建筑用的干混砂浆,尤其是一种利用碎屑作为原料的干混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随着人们对建筑的工程质量、环保要求及文明施工的要求不断提高,干混砂浆在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建筑用材料之一。现有的在建筑材料上使用的干混砂浆,河砂掺量一般最高达80%以上,但同时由于建筑材料上河砂的大量使用,直接导致河砂资源越来越枯竭,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石场在矿山开采、砂石粉碎、块料粉磨、工厂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大量占用场地又污染环境,但是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碎屑替代河砂,砂浆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开裂,不能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无法在干混砂浆的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混砂浆。本发明所述的干混砂浆,由以下重量配比的配料混合而成
所述的碎屑为矿山开采时所产生的石子碎屑,含水量低于O. 5%,粒径小于5毫米; 所述的外加剂为纤维素醚。为提供上述干混砂浆的制备方法,该干混砂浆包括组分水泥、粉煤灰、河砂、碎屑、外加剂,根据建筑干混砂浆所需的不同等级,不同型号进行配比,搅拌混合,袋装或散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烘干河砂,并进行筛分,控制河砂含水量至低于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内;
(2)烘干碎屑,并进行筛分,控制碎屑含水量至低于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内,进行搅拌;
其中,原料通过高速双轴搅拌机搅拌混合时间为3分钟。本发明通过优化干混砂浆中各组分配比,获得具有抗收缩性能强、抗龟裂、粘结力强、性能稳定等优点的干混砂浆,将干混砂浆加入13-18%的水搅拌成稠浆状,搅拌均匀后即可投入使用。性能优越、适合产业推广应用,有效的利用了石场的碎屑,节约了河砂的使用,符合建筑环保新发展的要求。
(I)烘干河砂,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河砂含水量至O. 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2)烘干碎屑,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碎屑含水量至,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内,进行搅拌;
(5)计量袋装或散装,获得成品。实施例二 以砌筑砂浆M5这一强度等级为例,
(1)烘干河砂,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河砂含水量至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2)烘干碎屑,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碎屑含水量至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内,进行搅拌;
(5)计量袋装或散装,获得成品。实施例三以抹灰砂浆M5这一强度等级为例,
(1)烘干河砂,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河砂含水量至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2)烘干碎屑,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碎屑含水量至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内,进行搅拌;
(5)计量袋装或散装,获得成品。实施例四以抹灰砂浆MlO这一强度等级为例,
(1)烘干河砂,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河砂含水量至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2)烘干碎屑,除尘、并进行筛分,控制碎屑含水量至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内,进行搅拌;(3)称量原料,其重量配比为水泥(P.042. 5)20%、粉煤灰(II级)9. 98%、碎屑30%、河砂40%、外加剂 O. 02%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混砂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粉煤灰为II级; 所述的河砂含水量低于O. 5%,粒径小于5毫米; 所述的碎屑含水量低于O. 5%,粒径小于5毫米; 所述的外加剂为纤维素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混砂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烘干河砂,并进行筛分,控制河砂含水量至低于O. 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内; (2)烘干碎屑,并进行筛分,控制碎屑含水量至低于O.5%,产品粒径控制在5毫米以 内,进行搅拌; (3)称量原料; (4)将称料好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5)计量袋装或散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混砂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通过高速双轴搅拌机搅拌混合时间不低于3分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混砂浆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干混砂浆由水泥10~20%;粉煤灰5~10%;河砂40~60%;碎屑20~30%;外加剂0.02~0.04%配比组成,该干混砂浆的制备方法为将河砂、碎屑烘干除尘过筛后,与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根据建筑干混砂浆所需的不同等级,不同型号进行配比,搅拌混合,袋装或散装。本发明通过优化干混砂浆中各组分配比,获得具有抗收缩性能强、抗龟裂、粘结力强、性能稳定等优点的干混砂浆,将干混砂浆加入适当的水搅拌成稠浆状,搅拌均匀后即可投入使用。性能优越、适合产业推广应用,有效的利用了石场的碎屑,节约了河砂的使用,符合建筑环保新发展的要求。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