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干粉砂浆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添加齐U(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又称作砂浆干粉料、干混料、干拌粉,有些建筑黏合剂也属于此类。干粉砂浆在建筑业中以薄层发挥粘结、衬垫、防护和装饰作用,建筑和装修工程应用极为广泛。干粉砂浆生产线系统一般是指装在厂区内的制砂生产线,和普通的制砂生产线相t匕,其所放置设备的使用面积和数量受到了很大限制,第二用来加工机制砂的原料粒径在40mm以下。现有技术基本采用两段式,且结构庞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装置,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装置,包括一大料仓,干粉砂浆从所述大料仓内出来送入到一制砂机,所述制砂机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板链出料机,所述第一板链出料机的出料口连接一振动筛选机,所述振动筛选机的出料口通过一第二板链出料机连接一成品罐。还包括一板链回料机,所述板链回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制砂机连接,且所述板链回料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振动筛选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针对干粉砂浆制砂的限制,采用的是一段式破碎加板链提升机往返物料,且采用用板链出料机机作为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设备,主要是为了缩短设备之间的横向距尚,减小设备的占地空间。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装置,包括一大料仓1,干粉砂浆从所述大料仓内出来送入到一制砂机2,所述制砂机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板链出料机3,所述第一板链出料机的出料口连接一振动筛选机4,所述振动筛选机的出料口通过一第二板链出料机5连接一成品罐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板链回料机7,所述板链回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制砂机2连接,且所述板链回料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振动筛选机4连接。干粉砂浆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添加齐U(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又称作砂浆干粉料、干混料、干拌粉,有些建筑黏合剂也属于此类。干粉砂浆在建筑业中以薄层发挥粘结、衬垫、防护和装饰作用,建筑和装修工程应用极为广泛。干粉砂浆生产线系统一般是指装在厂区内的制砂生产线,和普通的制砂生产线相t匕,米乐m6其所放置设备的使用面积和数量受到了很大限制,第二用来加工机制砂的原料粒径在40mm以下。针对干粉砂浆制砂的这样一个限制,本套系统采用的是一段式破碎加板链提升机往返物料。首先,把物料用铲车或者是皮带输送机,送入大料仓内,从大料仓出来的物料用皮带输送机送入制砂机内进行成品砂的加工。从机制砂出来的料送入板链提升机,用板链提升机作为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设备,主要是为了缩短设备之间的横向距离,减小设备的占地空间。板链提升机把料送入成品振动筛进行物料的筛分。振动筛出来的料分两种,第一种为不符合粒径规格的料,这部分料用板链提升机返回制砂机重新破碎。第二种为合格的料,这部分料用板链提升机送入成品料罐内储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大料仓,干粉砂浆从所述大料仓内出来送入到一制砂机,所述制砂机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板链出料机,所述第一板链出料机的出料口连接一振动筛选机,所述振动筛选机的出料口通过一第二板链出料机连接一成品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砂浆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板链回料机,所述板链回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制砂机连接,且所述板链回料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振动筛选机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装置,包括一大料仓,干粉砂浆从所述大料仓内出来送入到一制砂机,所述制砂机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板链出料机,所述板链出料机的出料口连接一振动筛选机,米乐m6官网所述振动筛选机的出料口通过一第二板链出料机连接一成品罐。本实用新型针对干粉砂浆制砂的限制,采用的是一段式破碎加板链提升机往返物料,且采用用板链出料机机做为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设备,主要是为了缩短设备之间的横向距离,减小设备的占地空间。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